[聚丙烯酰胺及其多孔材料吸湿性功能研究]
发布日期:[2010/6/28]
共阅[905]次
1 引 言
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是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, 它最初是由高吸水性树脂发展而产生的。它具有优异 的吸湿、保湿性能,是一种经过化学与物理方法改性的 水性树脂,以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来吸收水分。有机高 分子吸湿材料吸收空气中水份的能力高于一般无机吸 湿材料,吸湿容量可达70%以上,吸湿速度达2mg/g ·min,且无腐蚀、污染,并可再生[1~3]。此外,有机高 分子吸湿材料的产品形式(粉末状、颗粒状、条状或透 明薄膜)的多样性,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。满足不 同的吸湿需求。
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链上具有与丙烯酰胺单元数相 同侧基-酰氨基。酰氨基极易与水或含有—oh基团 的物质(天然纤维、蛋白质、土壤和矿物)形成氢键,产 生很强的吸附作用。因pam的较强吸湿性,故被作 为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一类。目前国内外的吸湿材 料存在吸湿性能差和无法再生循环等弱点,而且无人 系统地研究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。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各项聚合条件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,得到聚合的 最佳工艺。这对今后研制吸湿速度快、吸湿容量大、无 腐蚀的吸湿材料将会有指导意义。
2 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
2.1 原 料
丙烯酰胺(am),ar,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 公司;氢氧化钠,ar,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; 亚硫酸钠:ar,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;过硫酸 铵,ar,北京化工厂; n, n’-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(mbaa),ar,北京红星金星化学品厂;变色硅胶(a 型),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;分子筛(3a),大连海鑫 化工有限公司;聚乙二醇peg200,ar,上海浦东高南 化工厂;碳酸钙(caco3),ar,北京红星化工厂;去离 子水。
2.2 聚合物的制备
2.2.1 pam制备
首先按配方将称量好的单体(am)放入烧杯中, 搅拌均匀,依次加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na2so4- (nh4)2s2o8]、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。称总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 量,后放入反应管中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,再将其置于 恒温水浴中反应。
2.2.2 pam/peg制备
将计量好的单体am放入烧杯中,搅拌均匀,依 次加入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 na2so4- (nh4)2s2o8],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,最后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。称 总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量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 30min。将溶液倒入自制容器中,在60℃烘箱中反应 4h。
2.2.3 pam/ caco3制备
将计量好的单体am放入烧杯中,搅拌均匀,依 次加入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 na2so4- (nh4)2s2o8],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,最后加入致孔剂caco3。称总 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量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 30min。将溶液倒入自制容器中,在60℃烘箱中反应 4h。将样品浸泡于0.1mol/l的盐酸溶液中,每3天 更换一次盐酸溶液,直至完全洗出caco3。再用蒸馏 水浸泡去除多余的酸,即得最终产物。
以上反应所得凝胶经洗涤、切片、造粒、烘干(t= 120℃)、粉碎、过筛制成样品。
2.3 吸湿性能测试
将10g样品烘箱中至衡重,称量精确到0.001 (操作时间≤5s,操作环境湿度≤50rh)。后将样品置 于恒温恒湿箱中,开始吸湿。每隔1h称重一次,直至 两次连续称重相差不超过5mg时试验结束。 在规定的相对湿度条件下,吸湿材料的吸湿率用 如下公式计算:
2.4.1 溴液的配置
称取10g kbr,2.79g kbro3,溶于1000ml容量瓶 中,稀释至刻度即可。
2.4.2 测定步骤
准确称取0.05g pam样品置于250ml磨口锥形 瓶中,加入适量蒸馏水。由滴定管准确加入20ml溴 液。接着加入4~5ml 3mol/l硫酸溶液,充分震荡后 在暗处放置2~3h。然后加入10ml 20%碘化钾溶液, 摇匀,以0.05mol/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由棕红色变为浅黄色时,加入0.2ml 0.5%淀粉溶 液,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。同时作空白实验。 单体转化率(质量%)x按下式计算:
按0照上述方法,测定pam单体的转化率均在 75%以上。
3 结果与讨论
3.1 吸湿原理
如图1,pam的吸湿速率快于分子筛和硅胶,且 硅胶和分子筛的吸湿曲线在150min后接近水平,这说 明此时硅胶和分子筛已达最大吸湿容量但数值较小。 这是由于硅胶和分子筛属于非弹性凝胶,具有多孔性 的毛细结构,比表面积较大,表现较强的吸附能力,它 们产生吸附的主要原因是固体表面上的原子力场不饱 和,有表面能,因而可以吸附水分子以降低表面能。
硅 胶中含有si—o键,si—o键一旦和湿空气接触,其表 面的硅原子就和水“反应”产生羟基,这是化学吸附的 水;此外,表面上也有物理吸附的水,但由于硅胶是非 弹性凝胶,吸湿后不会膨胀,吸湿容量有限,这就制约 了它的吸湿能力。硅胶和分子筛只能通过物理吸附来 吸湿,该过程只在表面进行,无法渗透到其内部,故吸 湿容量大大降低。
pam的吸湿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。物 理吸附吸附速度快,化学吸附速度慢。因其体形网络 结构,表面积相对硅胶和分子筛而言比较小,故吸湿初 期速率不快。但随着吸湿过程继续进行,物理吸附结 束后发生化学吸附,吸附于pam表面的水分在渗透 压的作用下,会缓慢向其内部进行渗透,故pam的吸 湿性能得到极大改善。
按照水分子与官能团不同的束缚形式分类,被广 泛认可的是“三态水模型[4]”,即结合水、束缚水和自由 水,如图2。在亲水基团表面吸收水的厚度大约为0. ~0.6nm。其中第一层为极性基团与水分子形成配位 键或氢键的结合水,第二层是在极性力场的作用下水 分子定向排列组成的束缚水层,最外层的是自由水。 由于pam吸水倍数较高,是硅胶和分子筛等物理吸 附剂远不能及的,故其最大吸湿容量也会非常大。 v为水分子;a为不冻水;b为束缚水;c为自由 水
3.2 反应条件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3.2.1 体浓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不同单体浓度制备的聚合物其吸湿性能有很大差 别(图3)。单体浓度在20%~26%之间,随单体浓度 的增加,吸湿率明显提高,在26%时达到最大值;当单 体浓度>26%时,则呈下降趋势。这是因为单体浓度 的改变对聚合产物的交联度和分子量均产生影响所 致。通常浓度低,交联反应不易进行,产物的分子量也 会偏低,产物会部分溶于水,导致吸湿率偏低。单体浓 度过高时,聚合反应的分子量会降低,且交联度增大, 从而使吸湿率下降。
3.2.2 交联剂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图4为单体组成比不变改变交联剂用量而得到的 曲线。当交联机用量为0.12%时,pam的吸湿率最 高。当交联剂≤0.12%时,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,吸湿 率会明显上升;当交联剂的用量≥0.12%时,则相反。 根据p.j.flory公式,交联剂用量的增加,交联密度提 高,ve/v0变大,使得三度空间构造,大分子网络孔径 变小,交联健短,因此吸湿率降低。相反,若交联剂用 量减少,大分子网络孔径变大,交联健长,相对吸湿率 就高。
3.2.3 尿素含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 图5为尿素含量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。pam 的吸湿率随尿素含量的先增加后减小,在含量为30% 左右达到最高值。因尿素的加入防止聚合物分子间发 生交联而产生难溶物和不溶物,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 三维网络结构,因此随着尿素含量的增加吸湿率也增 加。但过多加入尿素,造成分子量下降,使得有效吸湿 基团减少,故吸湿率下降。
3.2.4 水解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图6是水解度对pam吸湿率的影响曲线。水解 度的不同导致了溶液ph值的不同,溶液的ph值对 pam的吸湿性能有很大影响。在不同的ph值条件 下,聚合反应及最终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区别。
由表1知,水解度的增加导致溶液ph值的升高。 pam的吸湿率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。pam 碱性水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阴离子羧基的邻基效应导 致水解反应呈现自阻滞效应,与pam酸性水解的邻 基正催化作用相反,既随水解度的增加水解速率显著 变慢。这是因为主链上引入的阴离子羧酸根基团— coo—对亲核基团oh-的静电排斥降低了酰氨基周 围局部微环境中oh-的有效浓度[5]。
这种邻基效应 使pam碱性水解,在水解度<20%时,水解速率很 快。在碱性环境中,增长反应活化能ep随着ph值的 升高而升高[6]。当聚合溶液的ph值较高,则单体 am的酰胺键易发生水解而带负电荷,静电荷间的排 斥效应使增长自由基活性中心的构象及运动能力发生 变化,相应链增长增长反应活化能ep的增加。因此, pam的吸湿率随着水解度的升高而增大。
3.2.5 聚合温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如图7,最佳反应温度为50℃左右。聚合温度太 高或太低对产物的性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。根据反应 动力学,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存在以下关系 式:
3.2.6 致孔剂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
孔的分类最早由dubinin提出[7],后为iupac采 纳:孔宽度<2nm为微孔;在2~50nm之间为中孔;> 50nm为大孔。不加入致孔剂的pam,其表面没有孔 洞(图8(a)),吸湿主要依靠亲水基团与水的作用力 和网络内外的渗透压差来吸水,故吸湿速率不高。
加 入peg致孔剂使得pam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大 孔(图8(b)),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得到极大增加;而ca- co3致孔剂只生成了少量稀疏分布的中孔(图8(c))。 如图9,pam/peg的吸湿速率比pam快50% 以上,吸湿容量也明显提高;而pam/caco3的吸湿 效果并不理想。决定吸附量大小的最重要的参数是比 表面,而中孔的存在和丰富程度直接影响比表面值,因 中孔的宽度较一般分子大得多。在中孔吸附剂表面与 吸附剂分子的作用仅限于距表面不远的距离内[8],发 生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。
4 tga分析
pam,pam/peg和pam/caco3的tga曲线 图10所示。添加peg后, pam/peg的热稳定性比 pam稍微降低;而pam/caco3的热稳定性则稍稍 提高。因为peg200本身熔点比较低,故pam/peg
5 结 论
比表面积是影响吸湿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。peg 致孔剂的加入,使得pam/peg材料表面出现均一孔 洞,故吸湿性能得到较大提高。但caco3的致孔效果 不明显,故pam/caco3的吸湿效果并不理想。在t =20℃、rh=90%条件下测试结果表明:无论从吸湿 容量还是吸湿率看,pam的吸湿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 硅胶和分子筛,从而体现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优 越性。tga分析表明pam/peg比pam的热稳定 性稍稍降低,而pam/caco3的热稳定性稍稍提高。
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是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, 它最初是由高吸水性树脂发展而产生的。它具有优异 的吸湿、保湿性能,是一种经过化学与物理方法改性的 水性树脂,以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来吸收水分。有机高 分子吸湿材料吸收空气中水份的能力高于一般无机吸 湿材料,吸湿容量可达70%以上,吸湿速度达2mg/g ·min,且无腐蚀、污染,并可再生[1~3]。此外,有机高 分子吸湿材料的产品形式(粉末状、颗粒状、条状或透 明薄膜)的多样性,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。满足不 同的吸湿需求。
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链上具有与丙烯酰胺单元数相 同侧基-酰氨基。酰氨基极易与水或含有—oh基团 的物质(天然纤维、蛋白质、土壤和矿物)形成氢键,产 生很强的吸附作用。因pam的较强吸湿性,故被作 为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一类。目前国内外的吸湿材 料存在吸湿性能差和无法再生循环等弱点,而且无人 系统地研究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。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各项聚合条件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,得到聚合的 最佳工艺。这对今后研制吸湿速度快、吸湿容量大、无 腐蚀的吸湿材料将会有指导意义。
2 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
2.1 原 料
丙烯酰胺(am),ar,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 公司;氢氧化钠,ar,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; 亚硫酸钠:ar,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;过硫酸 铵,ar,北京化工厂; n, n’-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(mbaa),ar,北京红星金星化学品厂;变色硅胶(a 型),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;分子筛(3a),大连海鑫 化工有限公司;聚乙二醇peg200,ar,上海浦东高南 化工厂;碳酸钙(caco3),ar,北京红星化工厂;去离 子水。
2.2 聚合物的制备
2.2.1 pam制备
首先按配方将称量好的单体(am)放入烧杯中, 搅拌均匀,依次加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na2so4- (nh4)2s2o8]、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。称总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 量,后放入反应管中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,再将其置于 恒温水浴中反应。
2.2.2 pam/peg制备
将计量好的单体am放入烧杯中,搅拌均匀,依 次加入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 na2so4- (nh4)2s2o8],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,最后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。称 总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量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 30min。将溶液倒入自制容器中,在60℃烘箱中反应 4h。
2.2.3 pam/ caco3制备
将计量好的单体am放入烧杯中,搅拌均匀,依 次加入交联剂mbaa、引发剂[ na2so4- (nh4)2s2o8],充分搅拌,然后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ph至中性,最后加入致孔剂caco3。称总 重,用去离子水补足预计量。在温水中充氮排氧 30min。将溶液倒入自制容器中,在60℃烘箱中反应 4h。将样品浸泡于0.1mol/l的盐酸溶液中,每3天 更换一次盐酸溶液,直至完全洗出caco3。再用蒸馏 水浸泡去除多余的酸,即得最终产物。
以上反应所得凝胶经洗涤、切片、造粒、烘干(t= 120℃)、粉碎、过筛制成样品。
2.3 吸湿性能测试
将10g样品烘箱中至衡重,称量精确到0.001 (操作时间≤5s,操作环境湿度≤50rh)。后将样品置 于恒温恒湿箱中,开始吸湿。每隔1h称重一次,直至 两次连续称重相差不超过5mg时试验结束。 在规定的相对湿度条件下,吸湿材料的吸湿率用 如下公式计算:
2.4.1 溴液的配置
称取10g kbr,2.79g kbro3,溶于1000ml容量瓶 中,稀释至刻度即可。
2.4.2 测定步骤
准确称取0.05g pam样品置于250ml磨口锥形 瓶中,加入适量蒸馏水。由滴定管准确加入20ml溴 液。接着加入4~5ml 3mol/l硫酸溶液,充分震荡后 在暗处放置2~3h。然后加入10ml 20%碘化钾溶液, 摇匀,以0.05mol/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由棕红色变为浅黄色时,加入0.2ml 0.5%淀粉溶 液,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。同时作空白实验。 单体转化率(质量%)x按下式计算:
按0照上述方法,测定pam单体的转化率均在 75%以上。
3 结果与讨论
3.1 吸湿原理
如图1,pam的吸湿速率快于分子筛和硅胶,且 硅胶和分子筛的吸湿曲线在150min后接近水平,这说 明此时硅胶和分子筛已达最大吸湿容量但数值较小。 这是由于硅胶和分子筛属于非弹性凝胶,具有多孔性 的毛细结构,比表面积较大,表现较强的吸附能力,它 们产生吸附的主要原因是固体表面上的原子力场不饱 和,有表面能,因而可以吸附水分子以降低表面能。
硅 胶中含有si—o键,si—o键一旦和湿空气接触,其表 面的硅原子就和水“反应”产生羟基,这是化学吸附的 水;此外,表面上也有物理吸附的水,但由于硅胶是非 弹性凝胶,吸湿后不会膨胀,吸湿容量有限,这就制约 了它的吸湿能力。硅胶和分子筛只能通过物理吸附来 吸湿,该过程只在表面进行,无法渗透到其内部,故吸 湿容量大大降低。
pam的吸湿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。物 理吸附吸附速度快,化学吸附速度慢。因其体形网络 结构,表面积相对硅胶和分子筛而言比较小,故吸湿初 期速率不快。但随着吸湿过程继续进行,物理吸附结 束后发生化学吸附,吸附于pam表面的水分在渗透 压的作用下,会缓慢向其内部进行渗透,故pam的吸 湿性能得到极大改善。
按照水分子与官能团不同的束缚形式分类,被广 泛认可的是“三态水模型[4]”,即结合水、束缚水和自由 水,如图2。在亲水基团表面吸收水的厚度大约为0. ~0.6nm。其中第一层为极性基团与水分子形成配位 键或氢键的结合水,第二层是在极性力场的作用下水 分子定向排列组成的束缚水层,最外层的是自由水。 由于pam吸水倍数较高,是硅胶和分子筛等物理吸 附剂远不能及的,故其最大吸湿容量也会非常大。 v为水分子;a为不冻水;b为束缚水;c为自由 水
3.2 反应条件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3.2.1 体浓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不同单体浓度制备的聚合物其吸湿性能有很大差 别(图3)。单体浓度在20%~26%之间,随单体浓度 的增加,吸湿率明显提高,在26%时达到最大值;当单 体浓度>26%时,则呈下降趋势。这是因为单体浓度 的改变对聚合产物的交联度和分子量均产生影响所 致。通常浓度低,交联反应不易进行,产物的分子量也 会偏低,产物会部分溶于水,导致吸湿率偏低。单体浓 度过高时,聚合反应的分子量会降低,且交联度增大, 从而使吸湿率下降。
3.2.2 交联剂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图4为单体组成比不变改变交联剂用量而得到的 曲线。当交联机用量为0.12%时,pam的吸湿率最 高。当交联剂≤0.12%时,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,吸湿 率会明显上升;当交联剂的用量≥0.12%时,则相反。 根据p.j.flory公式,交联剂用量的增加,交联密度提 高,ve/v0变大,使得三度空间构造,大分子网络孔径 变小,交联健短,因此吸湿率降低。相反,若交联剂用 量减少,大分子网络孔径变大,交联健长,相对吸湿率 就高。
3.2.3 尿素含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 图5为尿素含量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。pam 的吸湿率随尿素含量的先增加后减小,在含量为30% 左右达到最高值。因尿素的加入防止聚合物分子间发 生交联而产生难溶物和不溶物,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 三维网络结构,因此随着尿素含量的增加吸湿率也增 加。但过多加入尿素,造成分子量下降,使得有效吸湿 基团减少,故吸湿率下降。
3.2.4 水解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图6是水解度对pam吸湿率的影响曲线。水解 度的不同导致了溶液ph值的不同,溶液的ph值对 pam的吸湿性能有很大影响。在不同的ph值条件 下,聚合反应及最终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区别。
由表1知,水解度的增加导致溶液ph值的升高。 pam的吸湿率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。pam 碱性水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阴离子羧基的邻基效应导 致水解反应呈现自阻滞效应,与pam酸性水解的邻 基正催化作用相反,既随水解度的增加水解速率显著 变慢。这是因为主链上引入的阴离子羧酸根基团— coo—对亲核基团oh-的静电排斥降低了酰氨基周 围局部微环境中oh-的有效浓度[5]。
这种邻基效应 使pam碱性水解,在水解度<20%时,水解速率很 快。在碱性环境中,增长反应活化能ep随着ph值的 升高而升高[6]。当聚合溶液的ph值较高,则单体 am的酰胺键易发生水解而带负电荷,静电荷间的排 斥效应使增长自由基活性中心的构象及运动能力发生 变化,相应链增长增长反应活化能ep的增加。因此, pam的吸湿率随着水解度的升高而增大。
3.2.5 聚合温度对吸湿性能的影响
如图7,最佳反应温度为50℃左右。聚合温度太 高或太低对产物的性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。根据反应 动力学,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存在以下关系 式:
3.2.6 致孔剂对pam吸湿性能的影响
孔的分类最早由dubinin提出[7],后为iupac采 纳:孔宽度<2nm为微孔;在2~50nm之间为中孔;> 50nm为大孔。不加入致孔剂的pam,其表面没有孔 洞(图8(a)),吸湿主要依靠亲水基团与水的作用力 和网络内外的渗透压差来吸水,故吸湿速率不高。
加 入peg致孔剂使得pam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大 孔(图8(b)),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得到极大增加;而ca- co3致孔剂只生成了少量稀疏分布的中孔(图8(c))。 如图9,pam/peg的吸湿速率比pam快50% 以上,吸湿容量也明显提高;而pam/caco3的吸湿 效果并不理想。决定吸附量大小的最重要的参数是比 表面,而中孔的存在和丰富程度直接影响比表面值,因 中孔的宽度较一般分子大得多。在中孔吸附剂表面与 吸附剂分子的作用仅限于距表面不远的距离内[8],发 生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。
4 tga分析
pam,pam/peg和pam/caco3的tga曲线 图10所示。添加peg后, pam/peg的热稳定性比 pam稍微降低;而pam/caco3的热稳定性则稍稍 提高。因为peg200本身熔点比较低,故pam/peg
5 结 论
比表面积是影响吸湿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。peg 致孔剂的加入,使得pam/peg材料表面出现均一孔 洞,故吸湿性能得到较大提高。但caco3的致孔效果 不明显,故pam/caco3的吸湿效果并不理想。在t =20℃、rh=90%条件下测试结果表明:无论从吸湿 容量还是吸湿率看,pam的吸湿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 硅胶和分子筛,从而体现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优 越性。tga分析表明pam/peg比pam的热稳定 性稍稍降低,而pam/caco3的热稳定性稍稍提高。
相关关键词:
- 【 字体: 】
- 【】
- 【】
- 【】
- 【】